改进食品包装打破绿色壁垒上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3日 点击:[29]人次
改进食品包装打破绿色壁垒(上)
摘 要:我国食品行业因包装问题屡遭国际市场绿色壁垒打压,对食品行业造成极大冲击。在绿色包装成为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和国际贸易重要标准的情况下,如何顺应国际潮流、突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食品生产厂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从强化绿色包装意识、改进绿色食品包装设计、加强政府相关职能作用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品包装 绿色壁垒 绿色包装
一、绿色包装和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包装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绿色包装对包装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即有利于环境保护(尽量使用最少的包装材料和能源消耗)、有利于废弃物回收处理(重复使用、焚烧或降解、再生利用)、符合有关的法规。在绿色革命日益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作为绿色革命重要内容的绿色包装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绿色包装产品已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一项调查表明:1990年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和77%的美国人在选购商品时要考虑商品对环境的影响。另一项对日本的调查显示,37%的批发商发现其顾客选购和购买有环境标志的商品;73%的制造商和50%的批发商愿意开发、生产或销售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同时,凡是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易于被对方接受,并能在关税及价格上得到某种优惠。例如,德国规定凡是输入到德国的产品必须在包装上印有德国制定的绿色标志。
绿色包装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以及保护环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绿色包装也常常成为一些国家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免受国外产品冲击的贸易保护工具,构成绿色壁垒。所谓绿色壁垒,是指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假借环保之名,实贸易保护之实,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技术壁垒″。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目前,国际市场上常见的绿色壁垒主要有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几种形式。其中绿色包装壁垒是绿色壁垒的重要内容。如德国1992年6月公布了《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法令》。英国制订了包装材料重新使用的计划,要求2000年前使包装废弃物的50-75%重新使用。日本也分别于1991、1992年发布并强制推行《回收条例》、《废弃物清除条件修正案》。美国规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减量、重复利用、再生、焚化填埋5项优先顺序指标。这些"绿色包装"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为发达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它们借口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品包装不符合其要求而限制进口,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例如,丹麦以保护环境为名,要求所有进口的啤酒、矿泉水、软性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的容器,否则拒绝进口。此举受到欧共体其他国家的起诉。最后丹麦虽然胜诉,但欧共体仍指责其违反自由贸易原则。美国担心污染环境,同样拒绝进口加拿大啤酒。
由此可见,绿色包装尽管反映了国际市场的绿色消费潮流,但对它的滥用也有贸易保护主义之嫌。在这种形势下,要打开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必先破除它不可。在绿色贸易壁垒上,除了通过政府之间的贸易谈判来消除其负面影响之外,对于食品出口厂家来说唯有不断强化自身的包装规格来顺应这种苛刻的绿色包装标准。从另一方面来说,国际市场对绿色包装的推崇也给我们带来了打破绿色壁垒的契机。只有大力发展出口食品绿色包装,才能顺应国际市场,打破新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的绿色壁垒。
二、我国出口食品包装对策
我国入世以后,关税壁垒虽然逐步取消,但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经济优势设立的各种技术壁垒开始浮现出来。据外经贸部统计我国每年因包装不善在进出口中造成的损失就达32亿元其中食品包装不善、尤其是包装达不到进口国的绿色标准占有相当比例。为顺应国际市场的绿色消费趋势,打破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提升食品行业的竞争力,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我国食品的包装。
1、强化出口食品企业的绿色包装和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中国食品出口存在经营分散、规模小、低价出口等问题,而绿色包装由于要采用一些新材料、先进工艺技术,势必造成前期成本投入提高,不少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太重视绿色包装等环保问题。但是在"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的今天,食品绿色包装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要求,这一问题不容回避。在一定阶段,我国食品行业由于产品成本的增加,竞争力下降从而引起市场占有率的下降,这是必然的事。但是要想我国食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食品的绿色包装,毕竟眼前利益是短暂的,长远利益才是重要的。食品企业应该进一步认清国际形势,快速转变观念,大力发展食品业的绿色包装,以提高食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种观念意识的强化提升必须是自上而下、全员性的,否则便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实施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建立在传统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将生态环保问题作为一个因子,是传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拓展,由传统追求利润、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以兼顾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效益为目标的绿色管理理念,其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
(1)研究,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
(2)减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3)再开发,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采取"绿色商标";
(4)循环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
(5)保护,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均已证明,实施绿色管理的企业并不会因对环保的重视而增加产品的成本,相反,却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采用绿色技术、员工环保意识增强、企业绿色形象提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其对食品企业绿色意识的强化效应是明显的。
(待续)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