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行业现状与罐料供应二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7日 点击:[1]人次
易拉罐行业现状与罐料供应(二)
罐身料的状态为H19,即冷轧率应达到88%,从热轧工段铣面(两大面)开始到冷轧到成品的综合成品率目前国际上的先进指标为70%,若计算3%的熔铸烧损与损耗并四面都铣的话则综合成品率只有65%左右,这是大规模正常稳定生产时的情况,新厂则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甚至一二年才能达到此水平。
盖料用的多数为5182-H19带材,也有用5052-H19或H48的。材料宽度决定于下料工位数,如华东斯迪制盖有限公司有1条3工位的生产线,用卷材,生产能力11亿个/a,带材宽度62mm;马来西亚有个制盖公司用68mm宽的带材;波尔(深圳)容器有限公司有1条22工位制盖线,生产能力30亿个/a,三水健力宝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有2条22工位制盖线,每条的生产能力各20亿个/a,用的是1477mm宽的带材,是中国制盖生产线用的最宽的。其他制盖企业用的带材宽度(mm):478、540、740862、950、955、862等。制盖生产工艺是,先在两条生产线上形成组合盖。盖材不但宽度规格多,而厚度规格则更多,为0.22mm~0.315mm,如0.23mm、0.25mm、0.27mm、0.28mm、0.30mm的都有。中国制盖企业多,估计有50家左右,有用卷材的,也有用块片的,总生产能力在400亿个/a以上。
拉环材料多为5052-H19,但诺威力铝板带公司则只供应5182-H19与48的带卷。材料宽度有:45mm、46mm、68mm。
当前全部罐料都是热轧-冷轧的,尚未有用连铸连轧或连续铸轧带坯商业化冷轧罐料的。有关“发达国家已开始采用连铸连轧、连续铸轧技术生产罐用铝合金材料”的报道需要核实,铝加工业与制罐业经过多年的研究都认为连续铸轧带坯不能用于冷轧罐料,至少在2015年以前还不可能,除非又辊式铸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生产出冶金组织好、各向异性小、深拉性能高的带材。不过现在正在研究用连铸连轧带坯冷轧罐料,据称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要进行商业化生产还需要一些时日,不是一二年能做到的。
在中国现有的22条制罐线中有5条10工位的(美特青岛容器有限公司1、华东联合制罐有限公司1、皇冠佛山制罐有限公司1、广州荣鑫容器有限公司1、太平洋漳州制罐有限公司1),罐身料的宽度1240mm;其余的17条都是12工位的,用的带材宽度1470mm~1520mm,但只要改换模座(die set)就可以成为14工位的,其中有4条(皇冠惠州制罐有限公司2、皇冠上海包装有限公司1、皇冠北京制罐有限公司1)不能改为14工位(但可以更换新的),因为它们的冲杯机是老式的,Stundan公司产品,另13条都可以改,因为冲杯机是Minster公司的产品,是全球制罐业的主导冲杯机。14工位生产线用的带材为1750mm宽。
中国已建成2条(1+4)式热连轧生产线,并正在建1条(1+5)、1条(1+4)式的与2条(1+3)式的,其中有4条的主导产品都是罐身料。在这4条热连轧生产线中有1条2000mm的,用这种热轧线无法轧制供冷轧成品宽1750mm的罐身料,可是这种料无疑已是或即将成为世界罐身料的主流,一条新建的以生产供冷轧罐身料为主导产品的热连轧生产线却不能满足多数制罐企业对宽规格铝带的需要,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可喜的是,其他3条线的辊面宽度都达到了要求。
用2000mm的热连轧线轧制12工位的宽1520mm的热轧带坯是不成问题。但未切边热轧带坯的宽应为1720mm或甚至1750mm,当然也可以窄一些,但不得不指出,以2000mm热轧机轧制这种宽度的材料,生产线是在接近临界状态或极限条件下运转,要求操作手技术精湛与有更高的素质,否则,对效益会有所影响。
由此可见,轧制罐料的热轧线的辊面宽度不宜小于2200mm,除非仅生产工位数不到12的罐身料。
在罐身生产中,1240mm宽的10工位带材属低档产品,而1520mm宽的12工位带材为中档的,1750mm的14工位带材则是佼佼的高档货。
从世界生产罐料的经验来看,一个新投产的工厂从试制罐身料开始到批量生产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需要二年左右,除非是大的铝业公司从其他老企业调来全套有经验的人马并有固定的用户。因此,中国能于2007年下半年或2008年初生产的罐身料能为10工位的制罐企业接受,他们认为国产料在品质方面与进口的相当,而价格又略低一些,则就是了不起的巨大成绩,并进而占领一部分12工位带材的市场,力争在2012年前后80%以上的国内制罐企业用国产料。但愿笔者的这种看法不切实际,过于保守。
不要把推出占领国内罐料市场的产品难度估计过低,因此国内现有的制罐企业全部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的,它们已有牢固的罐料供应商,同时这些供应商都是大的跨国铝业公司,把它们挤出国内市场绝非易事,是在“与虎争食”,我们的罐料生产成本不会比它们的低得多或甚致差不多。我与一些大铝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罐料还不足以构成威胁。
罐料轧制企业不但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生产管理人员与销售人员,还要有既精通材料生产又娴熟制罐技术的“双料”售后技术支援人员,一旦制罐企业在生产过程出现问题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把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存入计算机,工厂每一年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召开讨论会,提出解决办法与预防措施,这一点很重要,大的铝业公司都是这样做的,值得借鉴。
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国现有的制罐企业分属于波尔、皇冠、太平洋、美特等几大集团,都集中采购各种原材料,加大了与他们争夺市场份额的难度。
罐料的发展趋势
大家都知道,罐料厚度在历史上是朝着减薄的方向发展,已从上世纪70年代罐身料的厚度0.42mm下降到目前的0.254mm(大多数仍是0.28mm左右),30年来厚度减薄了39.5%,减薄材料当然是为了降低成本,罐身料每减薄0.01mm,每1千个罐可节约材料费0.22美元;另一个趋势是在研究开发单一的罐料合金以取代现行的三种合金,这不但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废料利用率。
不过当前美国的最新研究证明,改用0.3mm厚的罐料并将冲杯坏料由圆片改为多边形,可显著减少制耳率,由此节约的原材料比减薄所节约的更多。这种新发明值得关注,但要说明这个问题非本文的任务,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目前在匡算罐身料时,可按1t料(0.28mm厚)生产7×104个计算,外加1.92%的工艺废罐(指中国的废品率)。例如2005年中国生产易拉罐103亿个,消费0.28mm厚的带材约150kt,盖料及拉环料约70kt,所以罐料总消费量约220kt,罐身料与盖料之比为68:32;2010年罐料需求量约390kt;2015年可达625kt。这仅是国内需求量。2012年以后中国的罐料有出口到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与中近东的极大可能性。
2005年中国净进口了约300kt板带材,其中65%左右为罐料。
信息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